89岁奶奶被送进养老院,默默收拾行李,3天后儿子收到通知愣了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0:42:12 点击次数:141
声明:本文情节存在虚构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"妈,您在这里会很好的。"王建国看着母亲瘦小的身影,心里五味杂陈。
89岁的王奶奶默默地整理着自己的行李,没有哭闹,没有抱怨,只是静静地把那些陪伴了她大半辈子的物品一件件装进行李箱。
"好的,建国,妈知道你也不容易。"王奶奶的声音很轻,轻得像要被风吹散。
王建国以为这就结束了,以为母亲会在养老院安度晚年。
但三天后,他接到了一个电话,瞬间整个人都傻了......
那通电话彻底颠覆了王建国对这件事的认知,也让他明白了什么叫"姜还是老的辣"。
01
"妈,您这是怎么了?怎么突然摔倒了?"王建国扶着母亲坐到沙发上,心急如焚。
王奶奶捂着额头,那里有一道不深不浅的伤口,正在渗血。她的脸色很苍白,看起来确实像是摔得不轻。
"没事,没事,就是头有点晕,脚下没站稳。"王奶奶摆摆手,但声音明显有些虚弱。
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。上个月王奶奶在厨房做饭时突然晕倒,把锅都打翻了。半个月前,她在卫生间洗脸时又摔了一跤,幸好当时王建国在家。
"妈,我觉得您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了。"王建国皱着眉头,"要不我们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?"
"不用,不用,就是年纪大了,身体不如从前。"王奶奶连忙摇头,"去医院花那么多钱干什么?"
王建国今年65岁,妻子刘芳62岁,两人都快到退休年纪了。他们的儿子王小军在外地工作,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。照顾89岁的王奶奶,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最关键的是,王奶奶最近的状况确实让人担心。
"建国啊,我看妈的情况是越来越不好了。"晚上,刘芳和丈夫商量,"昨天我去买菜,听邻居说妈独自一个人出门,在小区里转了两个小时都没找到回家的路。"
"什么?"王建国吃了一惊,"妈没跟我说过这事。"
"妈肯定不愿意说,怕我们担心。"刘芳叹了口气,"可是这样下去怎么行?万一出了什么事..."
王建国也很头疼。他每天要上班,妻子刘芳患有腰椎病,自己行动都不便,确实没法时刻照看母亲。
"要不...我们去看看养老院?"刘芳小心翼翼地提议。
"养老院?"王建国心里一沉,"这样会不会对不起妈?"
"我也不愿意啊,可是我们真的照顾不过来了。"刘芳眼圈有些红,"而且专业的养老院有医护人员,对妈的身体更好。"
王建国想了想,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。虽然心里过意不去,但确实是最现实的选择。
第二天,王建国趁母亲午睡的时候,偷偷去看了几家养老院。
"您好,我想咨询一下入住的事情。"王建国走进城郊的"夕阳红养老院"。
院长李阿姨很热情地接待了他,详细介绍了养老院的各种设施和服务。
"我们这里有专业的护理团队,24小时都有人值班。"李阿姨说,"老人的一日三餐都有营养师搭配,还有定期的体检和娱乐活动。"
王建国看了看环境,确实比想象中要好。房间干净整洁,活动区域也很宽敞,有不少老人在聊天下棋。
"费用怎么算?"王建国问。
"根据护理级别不同,每月2800到3500不等。"李阿姨说,"您母亲如果身体还可以,选择基础护理就行。"
3000多块钱,对王建国家来说不算小数目,但也不是承担不起。
回到家,王建国和妻子商量了一下,决定先和母亲谈谈。
"妈,我想和您商量个事。"晚饭后,王建国坐到母亲身边。
"什么事?你说。"王奶奶放下手中的收音机。
"就是...您最近身体不太好,我们想...想送您去养老院住一段时间。"王建国小心地说。
王奶奶沉默了很久,然后缓缓点头:"好,我同意。"
王建国愣了一下,他原本以为母亲会反对,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。
"妈,您真的愿意吗?"王建国确认道。
"妈知道你们的难处。"王奶奶看着儿子,"妈老了,确实成了你们的负担。"
"妈,您别这么说。"王建国心里很难受,"不是负担,就是我们确实照顾不过来。"
"妈理解。"王奶奶点点头,"什么时候去?"
"要不明天我们先去看看环境?如果您满意,就办手续。"
"好。"王奶奶的回答依然很简单。
当天晚上,王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"老公,你说妈是不是太通情达理了?"刘芳也睡不着,"我总觉得她好像早就有心理准备似的。"
"可能是妈看得开吧。"王建国说,"她这个年纪,什么都经历过了。"
隔壁房间里,王奶奶却没有睡觉。她坐在床边,拿出一个小本子,在上面写着什么。
月光从窗户照进来,照在她的脸上,可以看到她的表情很专注,完全不像一个被迫去养老院的老人。
第二天上午,一家三口来到了夕阳红养老院。
"这就是昨天给您介绍的养老院。"王建国说。
王奶奶很仔细地看着周围的环境,不时点点头。
"妈,您觉得怎么样?"王建国问。
"很好,比想象中要好。"王奶奶说,"这里空气清新,环境也不错。"
李阿姨带着他们参观了房间、餐厅、活动室等各个地方。
"王奶奶,您看这个房间怎么样?朝南的,采光很好。"李阿姨介绍着。
"很好。"王奶奶走到窗边看了看,"能看到外面的花园,不错。"
"那您的意思是?"王建国小心地问。
"就这里吧。"王奶奶很干脆地说,"什么时候可以办手续?"
"随时都可以。"李阿姨笑着说,"您如果决定了,今天就可以办。"
王建国有些意外,母亲的反应比他想象中要积极得多。
"妈,您真的想清楚了?"王建国再次确认。
"想清楚了。"王奶奶点头,"在这里有人照顾,你们也能放心。"
于是,当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。
"明天我们就送您过来。"王建国说。
"好的。"王奶奶说,"今天晚上我收拾一下行李。"
回家的路上,王建国心情很复杂。一方面松了口气,觉得问题得到了解决;另一方面又觉得对不起母亲。
"妈好像很愿意去养老院。"刘芳说。
"是啊,我原本以为她会不舍得。"王建国说,"不过这样也好,省得我们强迫她。"
当天晚上,王奶奶开始收拾行李。
"妈,需要我帮忙吗?"王建国问。
"不用,妈自己能行。"王奶奶说,"你们早点休息吧。"
王建国和刘芳回到自己房间,但是隔壁传来的窸窸窣窣的声音说明母亲还在忙碌。
"妈收拾行李怎么用这么长时间?"刘芳疑惑地说。
"可能是舍不得那些老物件吧。"王建国说。
其实,王奶奶确实在收拾行李,但她收拾的不只是衣物,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。
她从柜子深处拿出一个小铁盒,里面装着一些重要的文件和证件。她仔细地检查了每一样,然后把它们分类装好。
她还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什么。她翻看了一遍,然后撕下几页纸,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里。
最后,她拿出手机,给一个号码发了条短信:"明天计划开始执行。"
很快,手机响了一下,回复消息只有两个字:"收到。"
王奶奶看了看时间,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。她合上行李箱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"明天,就看你们的了。"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道。
02
第二天一早,王建国就起床开始准备送母亲去养老院。
"妈,行李都收拾好了吗?"王建国推开母亲房间的门。
"都好了。"王奶奶已经穿戴整齐,坐在床边等待。
王建国看到母亲的行李箱旁边还放着一个小包。
"妈,这个包里装的什么?"王建国好奇地问。
"一些重要的东西,要随身带着。"王奶奶拍了拍那个小包,"这是妈的习惯。"
"好的。"王建国没有多问。
早餐很简单,王奶奶吃得不多,但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。
"妈,有什么想带的东西没带吗?"刘芳问。
"都带了。"王奶奶说,"该带的都在行李箱里,不该带的就留在家里。"
九点钟,王建国开车,一家三口出发了。
路上,王奶奶一直看着车窗外,但她的表情很平静,不像是在不舍地告别,倒像是在观察什么。
"妈,想什么呢?"王建国从后视镜里看到母亲的表情。
"没什么,就是想看看这些熟悉的地方。"王奶奶说。
到了养老院,李阿姨已经在门口等着了。
"王奶奶,欢迎您!房间都准备好了。"李阿姨热情地说。
王奶奶跟着大家往里走,她的眼睛不时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,就像在记住什么重要的信息。
"王奶奶,这是您的房间,和您住一起的是陈奶奶。"李阿姨介绍着。
陈奶奶是个70多岁的老人,看起来很和善。
"王奶奶好,以后我们就是室友了。"陈奶奶热情地打招呼。
"您好,请多关照。"王奶奶礼貌地回应。
王建国帮母亲整理行李,把衣服放进柜子里。
"妈,这个小包放哪里?"王建国拿起那个随身包。
"放在床头柜里就行,但是要锁好。"王奶奶说。
王建国注意到母亲对这个小包很重视,但他没有多问。
半小时后,东西都收拾好了。
"妈,我们先回去了,明天再来看您。"王建国有些不舍。
"好,你们路上注意安全。"王奶奶送他们到门口。
"妈,有什么需要的就给我们打电话。"刘芳说。
"我知道。"王奶奶点点头。
目送儿子儿媳离开,王奶奶回到房间。
"王奶奶,您儿子儿媳真孝顺。"陈奶奶说。
"是啊,他们都是好孩子。"王奶奶说,然后问:"陈阿姨,这里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?"
"很规律,早上七点起床,八点吃早饭。"陈奶奶详细地介绍,"下午两点到四点是休息时间,晚上九点熄灯。"
"那白天可以自由活动吗?"王奶奶问。
"当然可以,只要不出养老院就行。"陈奶奶说,"您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,唱歌、下棋、做手工都有。"
"很好。"王奶奶点点头。
午饭时间,王奶奶被安排坐在餐厅的靠窗位置。她一边吃饭,一边观察着餐厅里的其他老人。
"王奶奶,这里的饭菜怎么样?"坐在对面的李爷爷问。
"很好,营养搭配得不错。"王奶奶回答。
"您是今天刚来的吧?"李爷爷说,"看您气色不错,身体应该很好。"
"还行吧。"王奶奶谦虚地说,然后问:"李爷爷,您在这里住多久了?"
"快三年了。"李爷爷说,"刚开始也不适应,现在已经习惯了。"
"这里的管理怎么样?"王奶奶问。
"很人性化,护工们都很好。"李爷爷说,"不过晚上查房比较严,十点以后就不能随便走动了。"
"哦,是吗?"王奶奶点点头,若有所思。
下午,王奶奶说要休息,回到了房间。陈奶奶去参加活动了,房间里很安静。
王奶奶拿出手机,给一个号码发了条短信:"已经入住,一切顺利。"
很快收到回复:"好的,明天下午两点开始。"
王奶奶删掉了这些短信,然后从床头柜里拿出那个小包。
她打开包,里面除了一些重要证件,还有一叠现金,几张银行卡,以及一些看起来很正式的文件。
她拿出其中一份文件,上面写着"房屋买卖合同"几个字。
王奶奶仔细看了看合同的内容,然后拿出笔在上面签了字。
"终于要结束了。"她轻声自语。
晚上,王建国给母亲打电话。
"妈,您今天怎么样?还适应吗?"
"很好,这里的环境不错,人也很友善。"王奶奶说。
"那就好。妈,您有什么需要的吗?"
"暂时没有,这里什么都有。"王奶奶说,"建国,你们不用老是担心我,我能照顾好自己。"
"我知道,妈,但我们还是会经常来看您的。"
"好的。"王奶奶说,"对了,建国,明天你们就不用来了,我想先适应几天。"
"这样好吗?"王建国有些担心。
"没事的,这里有这么多老人陪着,不会孤单的。"王奶奶说。
挂了电话,王建国对妻子说:"妈让我们明天不要去,说想先适应几天。"
"也好,让妈自己适应一下新环境。"刘芳说。
第二天,王奶奶起得很早。她洗漱完毕后,换上了一套比较正式的衣服。
"王奶奶,您今天怎么穿得这么正式?"陈奶奶问。
"没什么,就是习惯了。"王奶奶说。
早饭后,王奶奶找到了李阿姨。
"李阿姨,我想出去一趟,有点事情要办。"
"王奶奶,您刚来,最好先熟悉几天再出去。"李阿姨有些担心。
"就是去附近办点事,很快就回来。"王奶奶坚持。
"那这样吧,我让护工小张陪您一起去。"李阿姨说。
"好的。"王奶奶点头。
上午十点,王奶奶在护工小张的陪同下离开了养老院。
"奶奶,您要去哪里?"小张问。
"先去银行,然后去房产交易中心。"王奶奶说。
"您要办什么业务?"小张好奇地问。
"一些重要的事情。"王奶奶没有详细说明。
第一站是银行。王奶奶在银行柜台前忙碌了一个多小时,办理了很多业务。
"奶奶,您办这么多业务,累不累?"小张关心地问。
"不累,这些都是早就计划好的。"王奶奶说。
第二站是房产交易中心。王奶奶拿出那份房屋买卖合同,开始办理房产过户手续。
"奶奶,您要卖房子?"小张惊讶地问。
"是的,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没用了。"王奶奶平静地说。
办完所有手续,已经是下午三点了。
"奶奶,我们回养老院吧?"小张说。
"好的。"王奶奶拍了拍手中的文件袋,"今天的事情都办完了。"
回到养老院,王奶奶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很好,完全不像一个89岁的老人刚刚处理了这么多复杂的事务。
"王奶奶,您回来了!"李阿姨迎上来,"累不累?"
"不累,精神很好。"王奶奶说。
当天晚上,王奶奶又拿出手机发了条短信:"第一阶段完成。"
收到回复:"明天进行第二阶段。"
王奶奶看着这条短信,满意地笑了。
第三天,王奶奶又早早起床。这次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要出去,而是在养老院里四处转悠。
她去了厨房,和厨师聊了很久;她去了医务室,和医生谈了很长时间;她还去了院长办公室,和李阿姨谈了一个小时。
"王奶奶,您今天怎么到处走动?"陈奶奶问。
"就是想多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。"王奶奶说。
下午,王奶奶回到房间,拿出一叠表格开始填写。那些表格看起来很正式,像是什么申请书或者协议书。
填完表格,王奶奶又拿出手机,拨通了一个号码。
"喂,是我。"王奶奶压低声音说,"明天就是最后一步了,你们准备好了吗?"
"都准备好了,王阿姨,您真的决定了?"对方问。
"决定了,这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。"王奶奶说。
"好的,明天上午十点,我们会按计划行动。"
"好。"王奶奶挂了电话。
晚上,王建国又给母亲打电话。
"妈,这两天怎么样?"
"很好,我已经完全适应了。"王奶奶说,"建国,妈想告诉你一件事。"
"什么事?"王建国问。
"妈在这里过得很开心,比在家里还要好。"王奶奶说,"你们不用担心我,我会照顾好自己的。"
"那就好,妈。"王建国松了口气,"我们明天去看您。"
"明天就不用来了。"王奶奶说,"妈明天有事情要办。"
"什么事情?"王建国好奇地问。
"就是一些个人的事情,不重要。"王奶奶说,"等过几天再来看我吧。"
王建国觉得母亲的话有些奇怪,但也没有多想。
第四天一早,王奶奶起得比平时更早。她洗漱完毕,穿上了最好的一套衣服,然后坐在床边静静地等待。
九点半,她的手机响了。
"王阿姨,我们到了。"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。
"好,我马上下来。"王奶奶说。
她拿起那个随身小包,里面装着所有重要的文件,然后悄悄地走出了房间。
陈奶奶还在睡觉,王奶奶轻手轻脚地离开,没有惊动任何人。
十点钟,养老院的接待大厅里出现了几个穿着正装的年轻人。
"请问王桂花老太太在吗?"其中一个人问李阿姨。
"在的,您们是?"李阿姨问。
"我们是律师事务所的,有些事情需要和王老太太确认。"那人出示了证件。
就在这时,王奶奶从楼上走了下来。
"你们来了。"王奶奶对那几个人说,然后转向李阿姨,"李阿姨,我要办理出院手续。"
"出院?"李阿姨愣住了,"王奶奶,您怎么突然要出院?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?"
"不是,你们做得很好。"王奶奶说,"但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"
"可是您儿子不知道啊,我需要联系他。"李阿姨说。
"不用联系他,这是我自己的决定。"王奶奶拿出一份文件,"这是我的出院申请,我已经签字了。"
李阿姨接过文件,发现上面确实是王奶奶的签名,而且文件很正式,看起来是提前准备好的。
"王奶奶,您真的要走?"李阿姨还是有些不敢相信。
"是的,我在这里住了三天,已经完成了我想做的事情。"王奶奶说,"谢谢您这几天的照顾。"
十五分钟后,王奶奶办完了所有出院手续。
"李阿姨,请您给我儿子打个电话,告诉他我已经离开了。"王奶奶说,"还有,请把这封信交给他。"
她递给李阿姨一个信封,上面写着"给建国的信"。
"王奶奶,您这样突然离开,您儿子会担心的。"李阿姨说。
"他会理解的。"王奶奶说,然后跟着那几个律师走出了养老院。
上午十一点,李阿姨给王建国打电话。
"王先生,我有件事要告诉您...您母亲刚刚办理了出院手续。"
"什么?"王建国以为自己听错了,"您说什么?"
"您母亲刚刚办理了出院手续,她说这三天已经完成了她想做的事情...她留下一封信说..."
王建国听了这话,整个人瞬间傻了,他完全无法理解,母亲为什么会说这些话...
03
"她的计划?什么计划?"王建国拿着电话,声音都在颤抖。
"王先生,您还是赶紧过来一趟吧。"李阿姨说,"您母亲留下了一封信,说是让您看了就明白了。"
王建国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,开车赶到养老院。
"王先生,这是您母亲留下的信。"李阿姨把信封递给王建国。
王建国颤抖着手打开信封,里面是一张熟悉的信纸,上面是母亲工整的字迹:
"建国,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,妈已经离开养老院了。妈知道你现在一定很困惑,也很担心,但请你不要着急,听妈慢慢解释。
送妈来养老院,确实是妈的计划。
这个计划,妈已经策划了三个月。"
看到这里,王建国完全懵了。他继续往下看:
"妈知道你们经济压力很大。你的工资不高,芳儿身体不好不能工作,小军在外地也要花钱。妈虽然年纪大了,但脑子还清楚,妈看得出来你们的难处。
这三个月来,妈故意制造了几次'意外'——在厨房摔倒、在卫生间摔跤、还有那次'迷路'。妈知道这样会让你们担心,也知道你们最终会选择把妈送到养老院。
这正是妈想要的结果。"
王建国看到这里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。原来母亲所有的"意外"都是故意的?
"妈这样做,是为了给你们一个合理的理由送妈去养老院,让你们不会有心理负担。同时,妈也需要这三天的时间,来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。
第一天,妈卖掉了老房子。那套房子妈住了几十年,现在能卖180万。
第二天,妈把这笔钱分成了三份:60万给你和芳儿改善生活,60万给小军在外地买房,60万捐给了这家养老院,用来帮助那些付不起费用的老人。
第三天,妈办理了一份特殊的协议。"
王建国看到这里,手抖得更厉害了。180万?母亲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钱?
他急忙拿出手机查看银行余额,果然发现账户里多了60万。
"建国,妈知道你现在很震惊。那套老房子,是妈和你爸爸年轻时候买的,当时很便宜。这些年房价涨得很高,妈一直没告诉你们,就是想等到你们最需要的时候。
妈不想在家里卖房子,因为那样你们肯定不会同意。所以妈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离开家三天,来处理这些事情。
养老院就是最好的借口。"
王建国终于明白了,为什么母亲会那么痛快地同意去养老院,为什么她总是说"想清楚了"。
"妈现在已经搬到了市里的高级养老公寓,那里的设施更好,医疗条件也更完善。妈用卖房子剩下的钱,给自己买了十年的居住权。
妈不会成为你们的负担,也不会让你们为了照顾妈而影响自己的生活。
建国,妈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们过得好。现在有了这笔钱,你们可以还房贷,可以给芳儿治病,可以让小军在外地安家。妈就放心了。"
王建国哭得泣不成声。他想起这几个月来母亲的种种表现,原来都是在为这个计划做准备。
"妈知道你现在一定在怪自己,觉得没有发现妈的'演技'。其实妈年轻的时候在剧团待过几年,演戏还是有些基础的。
妈也知道你会心疼那套老房子,那里有太多回忆。但是建国,房子只是个住的地方,家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家。
妈现在住的地方很好,有专业的医护人员,有很多同龄的朋友,妈在这里会很开心的。"
信的最后,是母亲的地址和电话:
"建国,妈的新地址是市中心的'金秋养老公寓',房间号是A座18楼1808。妈已经安顿好了,你们可以随时来看妈。
但是妈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这件事感到愧疚。妈做这个决定,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妈不想成为你们的负担,也不想看到你们为了钱发愁。
这是妈给你们的最后一份礼物,也是妈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最好安排。
妈爱你们,永远爱你们。
——妈妈亲笔"
王建国看完信,整个人都瘫在椅子上。
"王先生,您还好吗?"李阿姨关心地问。
"我妈...我妈她..."王建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。
"您母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。"李阿姨说,"这三天她在我们这里,我就觉得她不是普通的老人。她做事很有条理,很有计划。"
"您说我妈捐了60万给养老院?"王建国问。
"是的,她说要成立一个基金,专门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老人。"李阿姨说,"她还说,这样她就能为社会做点贡献,心里会更踏实。"
王建国立刻开车赶到市中心的金秋养老公寓。
这是一家高档的养老机构,环境比夕阳红养老院要好很多。大厅里装修得很豪华,工作人员的服务也很专业。
"您好,我是王桂花的儿子,我想见见我母亲。"王建国对前台说。
"王先生,您母亲在等您呢。"前台小姐微笑着说,"她今天上午就说,儿子很快就会来找她。"
乘电梯到了18楼,王建国敲响了1808房间的门。
"建国,你来了。"王奶奶开门,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。
"妈!"王建国一把抱住母亲,眼泪又流了下来。
"傻孩子,哭什么?"王奶奶拍着儿子的背,"快进来看看妈的新家。"
王建国走进房间,发现这里比想象中要好得多。房间很大,有独立的卫生间,还有一个小阳台。家具都是新的,床上用品也很高档。
"妈,您在这里住得习惯吗?"王建国问。
"很好,比在家里还舒服。"王奶奶说,"这里有24小时的医护人员,有营养师配餐,还有很多娱乐活动。"
"妈,您为什么要这样做?"王建国坐在母亲身边,"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?"
"如果妈直接说要卖房子给你们钱,你们会同意吗?"王奶奶反问。
王建国摇摇头,确实不会同意。
"如果妈直接说要搬到养老院,你们会放心吗?"王奶奶又问。
王建国又摇摇头,肯定会觉得对不起母亲。
"所以妈只能用这个办法。"王奶奶说,"让你们觉得送妈去养老院是不得已的选择,这样你们心里会好受一些。"
"可是妈,您这样骗我们,我们心里更难受啊。"王建国说。
"刚开始可能会难受,但是等你们习惯了,就会明白妈的用心。"王奶奶说,"妈不想成为你们的负担,也不想看到你们为了照顾妈而影响自己的生活。"
"妈,您永远不是负担!"王建国说。
"建国,妈知道你的孝心。"王奶奶拉着儿子的手,"但是妈也知道现实的困难。你们年纪也不小了,还要为生活奔波。如果再加上照顾妈,压力会更大。"
"可是..."王建国还想说什么。
"没有可是。"王奶奶打断了他,"妈已经89岁了,能为你们做的事情不多了。这次卖房子,算是妈最后一次帮助你们。"
"妈,那套房子是您和爸爸的家啊。"王建国哽咽着说。
"房子没有了,但是回忆还在。"王奶奶说,"而且现在你们有了钱,可以买更好的房子,可以过更好的生活,妈心里比什么都高兴。"
当天晚上,王建国给妻子和儿子都打了电话,告诉他们母亲做的这一切。
刘芳听了之后哭了很久:"妈为了我们,连自己的家都卖了。"
王小军更是立刻订票要回来看奶奶:"奶奶太伟大了,我要好好孝顺她。"
第二天,一家人都来到了金秋养老公寓。
"奶奶,您怎么能这样?"王小军一见面就哭了,"您把房子卖了,我们心里多难受啊。"
"小军,奶奶这样做是为了你们好。"王奶奶慈祥地看着孙子,"你在外地工作,没有自己的房子多不方便?现在有了钱,你可以安心在那里发展了。"
"可是奶奶,那是您的家啊。"王小军说。
"奶奶现在的家就在这里。"王奶奶指着周围说,"你们看,这里多好?有人照顾,有朋友聊天,奶奶很开心的。"
"妈,我们每个星期都来看您。"刘芳握着婆婆的手说。
"好,但是不要太频繁,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。"王奶奶说,"妈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们都过得好。"
一个月后,王建国用母亲给的钱还清了房贷,还给妻子做了腰椎手术。王小军也在外地付了房子的首付,生活稳定了很多。
每个周末,王建国都会来看望母亲。王奶奶在养老公寓过得很好,交了很多朋友,还参加了老年合唱团。
"妈,您后悔卖房子吗?"有一次,王建国问。
"不后悔。"王奶奶坚定地说,"看到你们过得好,妈就心满意足了。"
"妈,您真的是用心良苦啊。"王建国感慨地说。
"妈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你们这样的孩子。"王奶奶说,"现在妈把该做的都做了,可以安心享受晚年了。"
王建国看着母亲满足的笑容,终于明白了什么叫"可怜天下父母心"。
母亲用她的智慧和深情,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,即使要付出自己的家,也在所不惜。
这就是母爱,无私而伟大,深沉而持久。
- 上一篇:皮带式除铁器型号
- 下一篇:车衣车膜弄坏了,保险赔不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