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富汗欲用矿产换铁路,为何却说不打通瓦罕走廊的铁路,是对的?
发布日期:2025-08-12 14:18:47 点击次数:94
自战乱平息后,阿富汗始终将打通瓦罕走廊、构建连接中国的陆路交通干线视为重要愿景,为此采取了不少行动,像自主修建公路、把国内重要矿产交由中国企业开发,以此换取铁路合作机会等。但我国始终未予应允,如今看来,当初的决定反倒值得庆幸。这究竟是为何?瓦罕走廊在未来还有贯通的可能吗?
阿富汗在打通瓦罕走廊这件事上展现出多少诚意?
瓦罕走廊是中国与阿富汗唯一的接壤地带,其西端始于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,向东延伸至中国新疆塔县,全长400公里,南北宽度达75公里,最狭窄处仅15公里。中阿边境线从走廊东侧穿过,将其分为两部分:西侧300公里归阿富汗所有,东侧100公里为中国领土,两国边境线总长约92.45公里。这条走廊是帕米尔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,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,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。不过目前,我国在该区域的边境线部署了重兵守卫,这条走廊也已多年失去通道功能。
近年来,阿富汗为打通这条走廊付出了不少努力。2019年美军尚未撤离阿富汗时,曾为其提供1700万美元资金用于修建瓦罕公路,但2012年美军撤离时,这条公路并未完全贯通,项目无奈搁置。直到塔利班掌权并逐渐稳定局势后,很快重启了这一项目。2023年,阿富汗耗费数百万美元修建了50公里的小帕米尔公路,直抵中阿边境。对于刚刚结束战乱、正处于百废待兴状态的阿富汗而言,能拿出数百万美元修建这条公路,确实不易。2024年1月,阿富汗高调宣布小帕米尔公路已全线贯通,打通瓦罕走廊的第一步已经完成,但要真正贯通这条走廊,中国的同意才是关键。
于是,阿富汗计划用矿产资源换取铁路合作,进而打通瓦罕走廊。阿富汗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,境内铁、锂、铜、稀土、天然气等多种矿产储量可观,开发潜力巨大。然而,受战乱、自身技术水平以及地缘和国际局势的影响,境内大部分矿产都处于未开发状态。即便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,也无法将其转化为经济收益。因此,阿富汗想到了引入外资,其中中国是其主要合作对象。例如,该国将境内艾娜克铜矿100%的矿权交给了中国企业。艾娜克铜矿是全球第二大未开发铜矿,铜金储量高达1235万吨,且品位高、资源前景良好,未来一旦得到充分开发,或许会成为开启阿富汗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。若能通过这座铜矿换取与中国的铁路合作,打通瓦罕走廊,阿富汗还能在矿业领域获得新发展,可谓一举两得。但阿富汗多次就瓦罕走廊一事与中国沟通,我国始终没有给出明确回应。
为何不能轻易打通瓦罕走廊?
首先,瓦罕走廊所在地区属于阿富汗的战乱区域,极端主义势力和地方武装活跃,若轻易开通瓦罕走廊,很可能给我国边境安全带来风险。其次,尽管塔利班掌权已有多年,但目前阿富汗境内局势仍不稳定,国际社会对其的承认度也存在争议。考虑到其治理能力的不足,不得不担忧这会对相关合作产生影响。
上个月中旬,阿富汗相关重工业部门宣布,决定终止与新疆中亚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为期25年的石油开采合作项目。按照计划,中国企业承诺一年内投资1.5亿美元,三年内总投资4.5亿美元,在阿富汗建设一座炼油厂,并禁止原油出口。
但由于在一年内未能履行义务,该项目自动取消。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?主要原因还是阿富汗境内局势复杂且不稳定,导致项目长期近乎停滞。此外,阿富汗基础设施落后,缺水缺电,炼油厂建设进度缓慢,根本无法跟上规划。而且阿富汗自身对该项目缺乏关注和重视,使得中国企业在投资时也持谨慎态度。所以,与其说是违约,不如说是及时止损。
有了这一前车之鉴,我国更不能轻易同意打通瓦罕走廊。阿富汗急于将资源变现、打通中国市场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诚意并非只做表面功夫或停留在口头,而是要在认清自身问题后,拿出足够的合作筹码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