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卖低价狂欢?商家哭了:不参与没流量,参与了倒贴钱
发布日期:2025-07-24 16:04:16 点击次数:85
最近,外卖市场可太热闹了!各大平台为了抢占市场,纷纷开启疯狂补贴模式,“1 元奶茶”“0 元外卖” 这样的福利让消费者们兴奋不已,开启了买买买的囤货模式。可在这场消费者的狂欢背后,餐饮商家们却有苦难言,深陷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困局之中。
商家困境:不参与没流量,参与了赔本赚吆喝
在这场外卖大战里,商家们就像被架在火上烤。一位经营米粉店的老板无奈地算了笔账,一份原价 20 元的米粉,在平台补贴和商家活动的双重折扣下,顾客实付可能只要 9.9 元。
但这 9.9 元里,平台要抽成,配送费要支出,再加上食材、人工等成本,老板最后到手的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有时候甚至还得倒贴钱。
可即便如此,商家们还是不敢轻易退出活动,因为一旦不参与,店铺就会被平台 “降权”,没有流量,基本就没生意了。这种 “不参与活动就没流量,参与了又亏本” 的处境,让商家们陷入了两难的 “囚徒困境”。
平台规则:流量劫持与隐形收费,商家话语权微弱
很多商家还发现,自己在平台上根本没有话语权。后台的促销活动常常被平台区域经理擅自开启,有些活动力度大到离谱,比如 “满 12 减 10”,这让商家根本没法赚钱。而且,平台的推广规则也越来越复杂,商家为了让自己的店铺被更多人看到,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做推广。
一位甜品店店主吐槽,以前每天花 50 元做推广就能有不错的效果,现在却要涨到 300 元,要是不充值,店铺就像消失了一样,根本没人能搜到。平台通过算法和流量分配权,牢牢地掌控着商家的命运,把商家捆绑在这场烧钱的补贴战车上。
消费者习惯:被低价扭曲,忠诚度近乎为零
在平台和商家疯狂补贴下,消费者们确实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价。但这种低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,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被彻底扭曲了。现在,很多消费者点外卖只看价格,哪个便宜买哪个,根本不考虑餐品的质量和价值。
数据显示,一家原本口碑不错的日料店,在外卖平台的低价竞争下,复购率从 40% 暴跌至 15%。老顾客们也开始变得 “精明” 起来,为了避开原价,宁愿选择自提。而且,大量 “羊毛党” 的出现,更是让商家们头疼不已,这些人纯粹为了薅羊毛而下单,对商家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。
供应链压力:连锁品牌压货,中小商家损耗飙升
这场外卖大战还对餐饮供应链产生了负面影响。一些连锁品牌为了消化库存,趁机向加盟商压货。比如,前面提到的米粉店老板,每月都被迫采购远超实际需求的包装材料,苦不堪言。
而对于中小商家来说,由于缺乏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,在订单量不稳定的情况下,新鲜食材的损耗率飙升了 30%。这不仅增加了商家的成本,也进一步挤压了他们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。
突围之路: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艰难转型
面对如此困境,商家们并非毫无办法。一些有想法的商家已经开始尝试突围。
成都有一家私房菜,通过推出 “会员定制菜单”,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,成功留住了核心客户群体。即便不参与平台的低价活动,这家店的外卖复购率依然能达到 60%,靠的就是差异化的服务和独特的菜品品质。
还有一些商家开始重视私域流量的运营。上海有一家咖啡店,通过企业微信建立会员群,在群里推出专属的 “暗号特惠”,成功将 30% 的订单导流到自有小程序上,不仅节省了 15% 的平台抽成,还增强了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和黏性。
未来,“平台 + 私域” 双轨制或许会成为更多商家的选择。
这场外卖大战,看似是平台之间的竞争,实则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整个餐饮行业的生态。消费者虽然暂时享受到了低价,但从长远来看,一旦商家无法承受压力,纷纷倒闭,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。
而对于商家来说,如何在这场混战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,从 “价格战” 转向 “价值战”,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。希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餐饮行业能够早日回归理性,实现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