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年前山东某地探访退伍军人时发现“人民英雄”牌匾被用作压米缸
发布日期:2025-08-24 02:06:17 点击次数:54
1949年的某个时候,送来这块牌匾时场面可热闹了,一帮人敲锣打鼓地来到葛家。那会儿,葛士田还在部队里打仗,他父亲代表他接受了这块牌匾。
回忆起“人民功臣”的牌匾送到葛士田家的往事,已经上了年纪的村民仍觉得羡慕不已:
当时那块牌匾就挂在他们家门口,乡亲们都觉得光彩照人。
70多年来过去了,如今能够见证那段历史的人也就寥寥无几了。
就连被称作“人民功臣”的葛士田,也已年过百岁了,当年上战场的那些事情,记忆也渐渐模糊了。
这么多年过去,他始终坚持功成身退,藏起了所有荣誉,从不提起自己那些曾经的光辉岁月。
时势所逼,入伍当兵
1926年11月,葛士田在山东莘县出生。
穷人家里的孩子早早就得担起家务活,葛士田一懂事,就开始帮忙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事。
在那飘摇不定、战火纷飞的年代长大的他,亲眼见证了许多不公平的事,也经历了不少悲惨的遭遇。
为了凑份子,葛士田还没到上学的年纪,就开始在大户人家打零工挣钱。
生活一直挺紧巴,一家人天天都得是饱一顿、饿一顿,这已经变成习惯了。
然而当日本兵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土地后,烧杀抢掠更是让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。
葛士田对那些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齿,毕竟正是他们,让原本过着安稳日子的百姓四处逃难,家也无宁日,生活变得一团乱。
所以,想靠参军把日本人赶走的念头,就这么藏在葛士田心底了。
1943年,刚到参军年龄的葛士田报了名,加入了部队,成了一名观朝县大队的普通士兵。
好久没吃饱饭的葛士田以为当了兵总算能吃上一顿饱饭,可没想到部队里的日子也跟普通家里一样,甚至还得跟老百姓借粮食。
这样的部队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,不像那些只会掠夺民财民力的军队,心地不纯的话,又怎能打赢胜仗呢。
一直坚持跟随部队的葛士田,迅速适应了那种艰难的军营日子。
他用心钻研作战技巧,每个动作都是自己领悟的,没过多久就顺利通过考核,奔向了战场。
那会儿,葛士田所在的连队接到帮忙隔壁县的任务,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日本兵。
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,而且还是面对最严酷的遭遇战,但葛士田在战争信号一响起时,仿佛离弦之箭一样,径直冲向了日军。
每一枪都准确命中日军,眼看他们一个接一个倒下,葛士田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快意和解恨。
战斗结束后,我军顺利取得了胜利,葛士田因为表现出色,被晋升为副班长。
抗日战争一结束,葛士田就又跟着部队冲锋陷阵,参与到解放战争里去了。
到了1948年3月,他带着部队来到临汾,投入了那次总攻战役。
那会儿,国共两军在临汾城墙内外陷入了僵持状态,国民党军靠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占据了城内,形成了难以攻破的局面。
为了打破僵持局面,我军打算采取突击战术。
1948年4月15日晚上,葛士田带领的突击小组偷偷逼近城墙。敌人发现了他们,就集中火力猛攻,将突击队打退了。
关键时刻,葛士田喊出振奋人心的一句:
“兄弟姐妹们,大家一起冲呀!”
士兵们在黑暗中一边呼喊,一边向城墙冲去,似乎有千军万马压境,让城里的敌人觉得城墙快要崩塌,吓得都在发抖。
此时,葛士田又向敌军大吼道:
放下武器不会伤人。
此时六神无主的敌人已经不知道该打还是该投降,犹豫之际他们又听到葛士田的声音:
“连长,炸药包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“我们投降了,别炸嘛。”
等敌人扔掉武器,双手抱头投降的时候才看出来,原来这一切都只是葛士田自己编排的戏码。
没想到这支突击队才十几个人,就把对方整整一个营都给拿下来了。
再说啦,突击队还缴获了两挺重机枪,不少子弹,也搞到三门大炮,顺利帮我们军队打开了临汾战役的突破口。
可是,打仗哪有不流血、不流汗的呀,葛士田在临汾的战场上也曾受了重伤。
那次,正守岗的葛士田忽然看到一道不明物体飞到眼前,等他一看,原来是一枚炮弹,赶紧往旁边一闪,但已经来不及了。
炮弹在他身后爆开,飞射出来的弹片崩进了他的后背,直到20多年才被取出。
还有一次,一颗子弹打进了葛士田的左胸。
虽然后来把葛士田抢救过来了,但也给他遗留了呼吸困难和经常咳血的后遗症,从此之后再也干不了重体力的活儿了。
因为葛士田在战斗中既勇敢又机智,组织在1948年12月和1949年4月分别为他记录了两次一等功。
1949年,观城县第五区人民政府还专门为葛士田镌刻了一块“人民功臣”的牌匾,来表彰他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。
响应号召,复员回乡
当“人民功臣”的牌匾送到家乡的时候,葛士田还在带领部队四处作战,晋中、秦岭这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
1950年,葛士田跟着部队一起南下,去了川西地区剿匪。
1951年10月,他被任命为川东军区北碚市四区武装部的副部长;到了1953年,担任公安20团2营8连的连长。
这个时候,葛士田的官职不断升高;可是他一边升官,一边因为身体原因心里担心会拖累战友,于是他决定响应国家号召,脱掉军装,回到农民的身份。
一回到莘县樱桃园镇西五口寺村,葛士田很少谈起自己在部队的那些成绩。
邻里邻居们只知道他曾经当兵受过重伤,可谁又搞清楚他受伤的理由,也不晓得“人民功臣”这称号背后其实藏着的深意。
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葛士田的日子过得挺朴实,无大起大落。
但无论有什么难处,他都告诉自己:
只要挥得好锄头,没有搞不到的事。
受到他的教导和榜样影响,葛士田的几个孩子也变得踏实勤快,靠着自己一点点努力,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。
因为长时间都在做家里的重活,她的身体慢慢变差,情况越来越不好了。
尽管两人都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,葛士田依然没有考虑过向组织求助的念头。
多年来,葛士田一直住在五口寺村的旧房子里。
这地方条件挺简陋的,家里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也都用得老旧,但屋子被葛士田夫妻打理得整洁干净。
大概是年轻时候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,葛士田一直怀揣着乐观的心情,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算挺满足了。
身体挺结实的他每天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,细心照料卧床的老伴。
闲余的时候,葛士田喜欢和街坊邻里谈谈国家大事,有时候还会勾起他当年参军的那些事。
可他从不多讲,总是讲几句就停,好像有啥不想说的事似的。
走访惊现四字牌匾
2021年3月24日,莘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老兵走访慰问活动,去了葛士田家。
葛士田老人家来了,咱们进去看看他,说不定还藏着一些没登记完全的当兵故事。
葛士田看到镇上的干部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,心里倍感高兴,赶紧把这几位老熟人请进屋里。
葛老,近来身体还算不错吧?左胸的旧伤偶尔还会隐隐作痛吗?
身体还行,就是那旧毛病没办法根治,天气不好时还会疼,跟老朋友似的,总是不请自来,呵呵呵……
这次过来,主要是想帮您拍几张照片,完善老兵的档案资料。
没问题,您想在哪儿拍都行啊,对了,我这里还有块牌匾,也许拍出来挺有特色。
你说在哪儿?我们随时可以去拿。
工作人员被带到厨房里,可大家东看看西瞧的,都没能找着葛士田嘴里说的那块牌匾挂在哪儿。
看到大家一脸问号,葛士田笑眯眯地走到粮食缸旁:
在这儿啊,帮个忙,把它给拿出来呗。
难不成就是那块放粮食缸上摆着瓶瓶罐罐的旧木板啊,大家你瞧我、我瞧你。
把上面那些东西挪开一看,似乎木板上果然刻着字迹。
把木板上的尘土一扫而光,那“人民功臣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立刻展现在眼前,犹如跃然纸上。
1949年8月,观城县第五区人民政府,葛老,您这份光荣怎么早没跟咱们说呢?这可是只有大英雄才能获得的呀。
以前我打敌人挺有一套的,组织才能给我这份奖励。
虽然嘴上说着没什么,但老人家的脸上还是藏不住神采飞扬:
那会儿我们从没败过仗,敌人一看见我们就得投降了。
接着,葛士田的儿子从箱底拿出了他父亲的宝贝:各种纪念章,还有两枚一等功的奖章,每一块奖章背后都藏着一段拼死奋战的故事。
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葛士田却是云淡风轻地笑谈过往:
我算不上什么英雄,那些为国舍身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。
因此,他把以前挂在门上的“人民功臣”牌子拿下来,放在自己家的粮食缸底下压着。
每次洗米做饭时,他总会想起那些苦难的岁月,但从来不曾夸耀过自己的功劳。
老英雄的身份一曝光,领导们就纷纷过来拜访慰问葛士田,还都承诺会给予相应的英雄补助。
对此葛士田淡然表示:
我对现在的生活挺满足的,能有人来看望我,我就觉得挺高兴的。
关于这块牌匾,知道它的人大多早就不在人世了,我觉得倒不如把它捐出去,放在展览里,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国家现在给他们的生活有多幸福,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日子。
事后,葛士田把陪伴他72年的“人民功臣”牌匾,捐给了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。
现在,它被安置在展览馆中,用来弘扬革命精神,激励后辈。
- 上一篇:巴铁背叛泄露军工机密,歼10技术为何不给?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