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爱电竞 > 爱电竞介绍 >

历仕十一位君王,千年来被骂无耻,却挽救民族文化

发布日期:2025-08-02 07:30:24 点击次数:116

在继续阅读之前,希望您能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新文章了。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~

《——【·开篇·】——》

一个人在官场能混多久?三年?五年?十年?冯道给出了答案:四十年。

这四十年间,他换了十个老板,服务过五个朝代,每次改朝换代,别人掉脑袋,他升官,这就是冯道。

从淡定青年到权力核心

882年,河北景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,冯道出生了。他爸爸有时候种地,有时候教书,家里日子过得挺紧巴的。

冯道从小就不一般,别的小孩都在玩泥巴,他却拿着书本;冬天雪花飘进屋里,他还在看书;桌子上积满了灰尘,他也不管,依旧沉浸在书海中。邻居们都说这孩子是不是哪里不对劲。

二十五岁那年,冯道迎来了一个机会。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听说有个书生很有才华,便把他召去做了秘书。

刘守光野心勃勃,一心想着当皇帝。在911年,他打算攻打定州,便询问手下人的看法。手下们都表示赞同,但冯道却泼了盆冷水,说:“咱们底子薄,打不起这场仗。”

刘守光一听这话立刻火冒三丈,把冯道关进了大牢。没过几天,朋友帮他捞了出来,冯道赶紧逃走了,去找晋王李存勖。

这次决定,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。

李存勖的身边有个太监张承业,他很擅长识人。他见到冯道后,眼前一亮,说:“这小子有大本事。”于是,他推荐冯道担任掌书记。

掌书记是个重要的职务,类似于现代的办公厅主任。所有重要的文件都要经过他的处理,冯道在这个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,几乎没有差错。

有一次,李存勖和手下将领们一起喝酒,场面越来越热闹,管事的人提议把人数减半。李存勖一听就火了,说:“我请兄弟们喝酒是为了犒劳他们,你们连这点要求都不答应,我还当什么王!你们去找别的主公吧!”

吩咐冯道起草公告,告知全体官兵解散。

冯道镇定自若地说:“大王您打了这么多仗,眼看就要统一全国了,为了这点小事生气不值得。如果手下说错了话,您不用理会就是了。万一敌人趁机进攻,受损失的还是您自己啊。”

李存勖听了之后,怒气消了一大半。

这就是冯道的能耐,别人劝说时情绪激动,他却能几句话轻轻松松就把问题解决了。

老皇帝的权力争夺战

923年,李存勖当上了皇帝,建立了后唐。冯道成了翰林学士,正式进入了权力的核心。

三年之后,李存勖去世,李嗣源登基为帝,被后世称为后唐明宗。

新君主登基,最担心的就是老臣子叛乱。李嗣源对冯道说:“你在前朝很得宠,我能信任你吗?”

冯道说:“陛下,我只对国家忠诚,不对某个人。”

这句话说得真聪明,既表达了忠诚,又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位君主身上。

李嗣源非常满意,在927年直接任命冯道为宰相。

冯道当上宰相后,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才能。他从不介入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,无论是谁来拉拢他,他都态度温和,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
当有人问他的政治立场时,他总是含糊其辞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,因为看不透,所以没人敢轻易得罪他,这样一来,他反而得到了重用。

在933年,李嗣源离世,他的儿子李从厚接过了王位,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,就被他的义父李从珂取代了位置。

重要时刻到了,皇帝逃走了,新皇帝进了首都,官员们该如何应对?

冯道决定带领官员们打开城门,迎接李从珂的到来。

这个决定不仅救了大家的命,还让他留住了自己的职位。

李从珂当了皇帝后,问冯道:“你为什么离开前朝的皇帝?”

冯道平静地说:“我没背叛任何人,我忠心的是这个国家和人民。皇帝走了,但国家还在,我得继续维持秩序。”

李从珂沉默了。

在936年,更大的挑战出现了。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联合契丹军队进攻洛阳,李从珂绝望之下自焚而亡,后唐也因此灭亡。

石敬瑭创建了后晋,并成为了契丹的附属国君主。

冯道再次决定:继续担任宰相一职。

这次的选择让他受到了很多批评,后人甚至说他没有廉耻,是特别奸诈的臣子。

冯道觉得写了一篇《长乐老自叙》,其中有一句话:“我只希望,下面的人不要欺骗我,中间的人不要欺骗我,上面的人也不要欺骗我。”

他觉得自己做得问心无愧。

石敬瑭很信任冯道,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了他。冯道也确实有本事,把国家治理得很井井有条。

在942年,石敬瑭去世后,他的儿子石重贵接过了皇位,而冯道仍旧担任宰相一职。

946年,契丹的大军南下,灭亡了后晋。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入了开封,并召见了冯道。

耶律德光问:“天下百姓该怎样才能得救?”

冯道回答说:“就算现在有佛出世也救不了,只有您这个皇帝能救。”

这句话让契丹的皇帝感到非常满意,耶律德光立刻任命冯道为太傅。

冯道还劝说耶律德光手下留情,不要随意杀害汉人,这个建议被接受了,中原的百姓因此免遭了一场大灾难。

契丹人离开了中原地区,刘知远把握机会建立了后汉政权,而冯道再次担任了太师的职位。

951年,后汉王朝结束了它的历史,郭威建立了后周政权,而冯道仍然担任着太师的职位。

954年,冯道去世,享年73岁。他从25岁开始步入仕途,直到73岁去世,一共经历了48年的官场生涯。在这期间,他有40年时间在朝廷的核心岗位上工作,其中有20多年担任宰相。

九经印刷的功臣

冯道不仅是个政治家,还是个文化人。

在932年,他向后唐明宗提议印刷九经。

九经指的是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左传》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这九本书,它们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经典文献。

那时候的书都是手工抄写的,错别字很多,价格也很高。冯道提议使用雕版印刷来统一书的内容。

这个计划在932年得到了同意,并开始印刷,直到953年才最终完成,整个过程历时21年。

这次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官方印刷书籍,非常具有重要性。

保存了文化传统。在五代那动荡的年代,无数书籍毁于战火,冯道主导印刷九经,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。

二是教育得到了普及。由于印刷书比手抄书便宜很多,读书的人多了起来,文化的传播也更加广泛。

三是制定了标准。这一套印刷版本被称为“五代蓝本”,成为了后代校对古书的重要参考。

宋朝成立之后,这套印刷书籍依然被广泛使用,可以说,要是没有冯道主持的九经印刷,宋代的文化发展就不会如此繁荣。

冯道晚年写了一本书,名叫《荣枯鉴》,也有人称它为《小人经》。

这本书汇集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,主要思想是:跟着形势走,保护好自己。

书里说:“善与恶都有人定的标准,但聪明的人不会被这些标准限制。”

世间的道理是不变的,聪明的人会跟着这些道理走。

重视名声的人反而最容易失去名声,爱护自己身体的人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身体。

这话听起来很顺耳,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残酷的政治现实。

五代时期总共53年,换了5个朝代,出了14个皇帝。平均每个朝代大约10年,每个皇帝在位三年多。

在这个情况下,如果你坚持效忠某个皇帝,结果只会是死亡。

冯道走了一条不同的路:他忠于国家,忠于人民,忠于文化。他认为皇帝可以更换,但国家不能灭亡。

这个决定在当时是正确的,如果所有的大臣都选择殉节,那么谁来管理国家呢?谁来保护人民呢?

冯道是忠臣还是奸臣呢?

宋朝的历史学家批评冯道没底线,为什么呢?因为宋朝的政治环境相对平稳,皇帝的更换并不频繁,大臣们能够忠于一个君主直至退休。他们身处和平时期,自然对冯道的行为感到不满。

现在的历史学者重新评价冯道,是因为我们更加明白了五代时期情况的复杂。在那样的环境中,冯道的决定显得合理,甚至是不得不做的选择。

冯道的经历告诉我们,政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,一味地追求完美忠诚在现实中常常难以实现,重要的是在妥协的过程中守住自己的原则。

他的原则是什么呢?那就是不伤害老百姓,守护文化,保持社会秩序。

他能在任何朝代为任何皇帝效力,在这条底线之上自由行事。

这个选择看似没有原则,但实际上体现了更高的原则:对民族、对文化、对历史的责任。

如今的人们同样遇到这样的抉择,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,怎样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?又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不忘初心?

冯道说:不要被表面的忠诚所束缚,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价值;不要为了虚名而牺牲实际的作用;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东西,那就是对人民的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