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眉入长安(邓禹的西征军为啥会爆发内讧?)
发布日期:2025-07-27 15:45:29 点击次数:80
王匡、张卬被李松赶出长安后,两人一商议,索性破罐子破摔,投降赤眉。转身变为伪军后,二人毫无羞耻地带路反攻长安,赤眉至高陵,匡等迎降之,遂共连兵而进。
大将先图谋皇帝,皇帝后反杀大将,随后双方撕逼互砍,大将失利后投敌继续反攻皇帝。这样的戏码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,也是相当罕见的。
三十万赤眉加上玄汉奸的带路,刘玄根本没有胜算。然而有骨气的他还是做出了最后的抵抗,刘玄令李松率疲惫之师出战,结果惨败于赤眉,李松本人也被生擒。
紧接着,李松的弟弟城门校尉李泛在赤眉威胁下,也开城投降。
九月,赤眉入城,刘玄再次单骑出逃。堂堂一国之君,连续跑路两次!连妇人都看不下去,众人呼喊:陛下应当下马谢城!
刘玄还颇有贵族风范:更始即下拜,复上马去。
一路跑到高陵,刘玄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:侍中刘恭。
此前刘恭因赤眉军拥立其弟刘盆子为帝,把自己绑了主动到监狱请罪。赤眉进城后,刘恭迎来大翻身,监狱长官恭敬地将其放出。
一般情况,刘恭肯定去找弟弟,摇身一变就是开国功臣,尤其自己这个主子还不怎么样。
然而刘恭没有这么做,他打听到刘玄的下落,独自一人前去护卫。
无论刘秀还是刘玄,即便到了落魄的时候,身边依然有忠义之士,这也是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,能涅槃重生的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不久赤眉军传来口讯:如果刘玄投降,就封他为长沙王。
以赤眉的实力,要抓捕刘玄并不难,开出这个条件无非是看中他身边的皇帝印绶,同时防止其东投邓禹。
相比王朗,赤眉给的待遇还不错,此外投邓禹的话,刘秀会不会放过自己,这点刘玄也没有太大的把握。最终在刘恭的陪同下,刘玄向赤眉将领谢禄请降。
十月,刘玄重返长乐宫,正式将皇帝的印绶献给刘盆子。
按照约定,赤眉应该封他一个王爷。拿到印绶后赤眉马上变卦,给刘玄随意安置了罪名,就打算将其杀掉。
对比刘秀的洛阳誓言,人和人的差距怎会如此之大???
刘恭不断为更始帝说情,就连代表赤眉前去受降的谢禄都看不下去,坚决反对。没什么用,赤眉大佬依然下令把刘玄带走。
刘恭大怒:是我极力护卫圣公的,请让我死在圣公前面(臣诚力极,请得先死)
刘盆子就算傀儡,名义上也是皇帝。如果让皇帝的哥哥死在众人面前,大家脸上都没光彩。
樊崇等连忙将刘恭救下,最后退让了一步,将刘玄封为畏威侯,看着名字就带有极大的侮辱性。
刘恭不满,在他的坚持下,最终还是封刘玄为长沙王。
刘恭真义士也,班当时中恒啊。
长安易主赤眉汉后,百姓才发现,相比玄汉,赤眉更不是个玩意。
更始朝廷里虽然绿林占有武力优势,但在长安,刘玄、宗室、南阳豪族还是有较大的话语权,他们至少还懂得维持形式上的有效统治。虽然很腐败,至少没有大规模的祸害百姓。
赤眉就不同,根本不懂得建设的他们,一路走来都是靠抢掠为生。关中豪族得知赤眉在弘农、南阳干的烂事后,自发的进行坚壁清野。这样一来,赤眉在长安附近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补给,进城就只能继续抢。
长安很快就变成炼狱,甚至出现了 “人相食” 的悲惨景象(是时三辅连覆败,赤眉所遇残贼,百姓不知所归)
有了对比,百姓又想起刘玄的好,对被赤眉幽禁的刘玄深感同情。
城内的民怨越来越大,最恐惧的人是谁呢?
张卬等更始降将!
刘玄东山再起,他们一定难逃干系。
张卬等深以为虑,于是忽悠负责监禁刘玄的谢禄:今诸营长多欲篡圣公者。一旦失之,合兵攻公,自灭之道也。
很多更始旧将都想派兵夺回刘玄,将军你自然首当其冲,到时候你能挡得住诸将的围殴嘛?
谢禄一听觉得有理,假装邀请刘玄去郊外散心,途中密令亲兵把他绞杀。刘恭听到消息后,大哭一场,连夜去郊外收葬了刘玄的尸体。
对此刘恭一直耿耿于怀。后来刘秀降服赤眉,赦免樊崇、徐宣、逢安、杨音、谢禄等三十余位赤眉首领,将他们安顿在洛阳(实则监视)。刘恭探知后,伺机将谢禄杀死,为刘玄报了仇。事后,刘恭主动到狱中自首,刘秀怜其忠心,赦不诛。
这位忠义之士的下场却极其悲剧。
刘玄第三子刘鲤认为谢禄敢下黑手,肯定是得了刘盆子的旨意,但要杀刘盆子却相当困难,双目失明的前朝皇帝一直躲在赵王刘良(刘秀叔父)府中。刘鲤无法出手,一怒之下将矛头对准了刘恭。建武二十八年(公元52年),刘鲤遣宾客将刘恭刺杀。
刘恭对刘玄一直忠心耿耿,最终却死在其子手上,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。
赤眉暴虐长安,更凸显了另一路人马的光辉形象,邓禹自进入关中后,要求士兵做到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。
不打也不抢,他的粮食哪来呢?
1、河东郡的赋税;2、河内的补给;3、击败王匡十万大军,收获的战利品。
随着深入关中,后勤线的拉长,加上来投的百姓越来越多,邓禹渐渐也扛不住了。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,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,降者日以千数,众号百万。
只是邓禹不想错失这波“赤眉红利”,每到一城,邓禹都会选择稠人广众之所,拉着关中父老嘘寒问暖,展示仁义之师的范儿,同时大讲汉军的宽厚政策,百姓听了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,父老童稚,垂发戴白,满其车下,莫不感悦。
得民心者,民自拥护之,邓禹于是名震关西!
刘秀对他一点没有丝毫猜忌,反而嘉奖其干的漂亮,不愧是我的二把手(帝嘉之,数赐书褒美)
汉军众将纷纷劝说邓禹:趁形势一片大好!直接打长安吧!(看看云台将那帮人的赏赐,不是封侯就是升官,实在让人眼红啊,我们也想进步!)
邓禹没有冲动,他否决了众将的建议,理由如下:
1、今吾众虽多,能战者少
邓禹很清楚他这支偏师的实力,打打更始还行,硬抗赤眉就有点吃力。汉军主力都在刘秀手里,别看现在声势看似很大,真正能打硬仗的却很少。
2、前无可仰之积,后无转馈之资。
现在离开河内郡越来越来远,粮食补给已经十分困难,又不能学赤眉去强抢,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,怎么保障军队的战斗力?
3、赤眉新拔长安,财富充实,锋锐未可当也。
赤眉刚攻取长安,士气锐不可挡。
但他们也有弱点:夫盗贼群居,无终日之计,财谷虽多,变故万端,安能坚守者也?
这伙人本质上还是流寇,光靠抢是无法长期在长安立足的,最终只有撤退一条路。
我们现在应该去上郡、北地、安定三郡,土广人稀,饶谷多蓄,吾且休兵北道,就粮养士,然后等机会,以观其弊,乃可图也。
从这段分析,可见邓禹在领兵、战略等方面相当强,为啥后来屡败于赤眉,其中一点他自己已经提过(能战者少),另外几点之后还会详细分析。
凭借之前的战绩、主帅的威望,邓禹强行将诸将的战意压制下去。不久更大的压力来了,刘秀因关中未定,邓禹又久不进兵,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,诏令说:镇抚西京,司徒,是尧;亡贼,是桀。长安的官吏民众,惶惶无所依归。应掌握时机进讨,安定抚慰西京,以维系百姓的心。
这和刘秀的稳重作风似乎不太相符,再说不久前他还夸奖过邓禹嘛。
之所以下这道诏书当然是有人去告状了,邓禹裹足不前让太多人不爽,他们拿邓禹没办法,只能去洛阳,借皇帝之手给邓禹施压。
刘秀不想激化内部矛盾,为了和稀泥表面上责备几句,实质上却是让邓禹自行其是。
什么叫宜以时进讨,还不是由邓禹来决定。
邓禹秒懂刘秀的意思,直接将刘秀的诏书顶了回去!
禹犹执前意。
一般来说,前线将领不敢违抗皇帝的意图,在外征战且拥兵自重,这对任何一个皇帝都是大忌。
熟读史书的邓禹自然不会犯那么低级的失误,君臣默契之深让后来者羡慕啊。
但是刘秀的力挺,反过来也给了邓禹更大的压力,如果你打不出漂亮的成绩,那将成为全军的大笑话!
邓禹北上后,接连击败几支赤眉别部。听闻汉军的名声,关中各郡县也争相开门迎接王师(于是引军北至枸邑。禹所到,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,郡邑皆开门归附)
邓禹留冯愔、宗歆守枸邑,自己继续北进,进驻大要后分遣军队攻打上郡、北地郡诸县。在汉军的攻势下,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,禹遣诣京师。
表面上看,邓禹拓地数军,但数万汉军由此打散,一旦长安出现战机,能否及时集合全军,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更悲催的是,守枸邑的的人事安排还导致西征军的巨大分裂。
冯愔和宗歆两人官职相等,一个是积弩将军、另一个为车骑将军。二人互不隶属,谁也不服谁,邓禹在还好,他一走,二人为争权竟打了起来。下手更狠的冯愔一怒之下将宗歆杀了,之后一不做二不休,索性反了邓禹(二人争权相攻,愔遂杀歆,因反击禹)
熟读三国的朋友,可能很难想象这个画面,就好比张辽和乐进看对方不顺眼,然后张辽一怒之下就把乐进砍了,拒合肥反叛。
这就是西汉末年的现状,之前已经提示过这个问题。
一路顺风顺水的邓禹一下子懵了,之前在河北有刘秀兜底,他没觉得带兵有多难。现在独自为帅,遇到部下反叛,一时不知所措,不得不遣使去向刘秀问计。
刘秀的操作堪称神迹,他只做了三件事:
1、问清军中谁与冯愔最好,众人说是护军黄防。
2、刘秀分析后断定能干掉冯愔的一定是黄防(帝度愔、防不能久和,势必相忤,曰:缚冯愔者,必黄防也。)
3、迅速派尚书宗广持节招抚黄防(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,后月余,防果执愔,将其众归罪)
后来的事实果如刘秀所料,黄防抓住冯愔并送交刘秀。
咱们一起来推测下光武的逻辑:
虽然和冯愔友好,但作为监军,黄防没有尽到职责,导致冯愔杀害同僚。对他更不利的是,冯愔随后举兵叛乱,事态就升级了。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:要么和冯愔一起起兵,要么就把冯愔抓了,证明自己的忠诚。
人性本利,从利益角度出发,无往而不利。
这次内乱也说明西征军内部山头林立,邓禹对军队的控制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固。之前打的顺,形势好,还没有出现裂缝,现在稍有不满(进不了长安,封不了侯),马上就出现问题。
如果给邓禹点时间整顿军纪,加强练兵,也许情况又会不同,然而形势瞬息万变,就在汉军内部火拼时,赤眉行动了!
已经把长安扫荡一空的赤眉无法在城内长久立足,他们又准备流窜了!
赤眉大佬觉得能抢还是别搞基建设,问题接下来去哪抢呢?
向东就要碰光武,赤眉暂时不想和刘秀扳手腕,向南要走崎岖的栈道,搞不好就要全军葬送在秦岭,北面有邓禹况且那地方听说也穷,只剩下一个选项:上陇右。
从山东横穿大半个中国一路打到甘肃,论作战半径也就后面的黄巢大将军方可媲美。
连败新莽、更始的山东好汉这次终于遇到真正的对手:西北王隗嚣。